中尺度模式的運作(5)
2019-03-05
高解析度、non-hydrostatic 中尺度模式的發展,使得我們可以分析與預報中尺度天氣系統的諸多特徵,包括 leading-edge gust front 、temperature change 、thick anvil 、mesohigh ...等。

但預報總是存在誤差,使用中尺度模式時必須隨時與實際觀測結果進行比較,下圖顯示了 Denver, Colorado overlain 的探空與 12-km meso-Eta model 的結果:

儘管模式大致能捕獲主要的特徵,但還是有許多地方不同,例如:
(1) 低層的東風
(2) 低層的冷空氣
(3) 400 - 500 hPa的乾燥空氣
另一個顯著的問題是,儘管提高解析度,對於複雜地形效應的描述仍然困難,因此預報員在使用中尺度模型時,還是要格外小心。

高解析度的模式同時也意味著蓉亦包含更多的 noise,若沒有適當的濾波,可能會產生更糟的結果,如下圖,27 km的解析度看起來反而更好。
